2月27日,民权县迎来春节后的第一场春雨,处处弥散着万物复苏的气息。
俗话说,不过十五就是年。这天,龙塘镇申庄村仍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之中,火红的中国结、高挂的灯笼、崭新的春联、整洁的街道……浓浓的年味还在村子里荡漾。
当日上午10时许,村子南边的一个胡同里,两辆崭新的轿车相对行驶,由于胡同狭窄,车辆无法顺利通过。“叔,你往前开吧,俺倒回去。”村民王冻至开着车正往里走,看到迎面来的邻居王双喜开着车往外出,赶紧停车打招呼。
“还是你往前开吧,俺往回倒就行。反正俺也没啥事,不急。”王双喜看到王冻至如此客气,满脸堆笑。
像这样胡同里塞车的情景,春节期间在申庄村已屡见不鲜。
据该县卫计委驻申庄村第一书记张海涛介绍,王冻至和王双喜原来都是村里的贫困户。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,他们和村里其他贫困户一样,按照驻村工作队的指导,干起了不锈钢生意。仅2017年,他们每人收入就达10万元,不但还清了银行贷款,脱了贫,过年还买了新车。
申庄村有2800多人, 184户贫困家庭。村里没有企业,村民没有致富项目,是个典型的贫困村。
2016年3月,张海涛根据组织上的安排,到申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。他走访村民,征求增产增收、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和建议,理清了符合该村村情的脱贫思路。他通过走访了解到,村里有不锈钢手艺和种植技术的人不少,就为他们量身打造了脱贫方案,帮他们跑贷款、找项目。其中,就包括贫困户王冻至和王双喜两家的不锈钢装潢项目。
“没想到俺没投资一分钱,在合作社养殖场喂了两头牛,年底分红3000多元。加上平时在合作社干活的工钱,去年收入万把块钱。”在该村肉牛养殖场,52岁的贫困户陈永忠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。
为帮助贫困家庭尽快脱贫致富,张海涛经过多方考察,利用到户增收项目,动员有养殖经验的村民陈根营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,让贫困户入股,年底分红,贫困户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挣钱。
“一亩大棚十亩田,收入一年顶五年。西瓜、哈密瓜、笋、青菜四茬套种,不用愁销路,瓜果蔬菜一熟就有大车到地里拉,年收入100多万元。”60岁的轩秀兰指着刚装满的一车香菜和自己承包的200多座蔬菜大棚满心欢喜。
如今,村民依托脱贫攻坚一系列扶贫项目,钱袋子鼓起来了,小洋楼盖起来了。仅春节期间,全村就添了十几辆新车。目前,全村共有大小车辆100多辆,逢年过节,村里的大街小巷处处停满各式各样的小轿车。
 |